日本全学连汉字简介
名称
全学联汉字(日语:全学連漢字/ぜんがくれんかんじ Zengakuren Kanji),又称全学联文字(日语:全学連文字/ぜんがくれんもじ Zengakuren Moji)[1][2]、全共斗文字(日语:全共闘文字/ぜんきょうとうもじ Zenkyōtō Moji)、暴力文字(日语:ゲバ文字/ゲバもじ Geba Moji)[3]、暴力字(日语:ゲバ字/ゲバじ Gebaji)、托派字(日语:トロ字/トロじ Toroji)、左翼不定文字(日语:左翼不定文字/さよくふていもじ Sayoku Futei Moji)。全学联汉字和全学联文字的名称来源于日本145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在1948年组成的联合组织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简称全学联),全共斗文字的名称来源于日本各大学的学生运动团体在1960年代末进行实力斗争时组成的跨学院跨党派组织大学内部联合体全学共斗会议(简称全共斗)。暴力文字和暴力字的名称来源于日本新左翼为区分资产阶级国家的警察和军队等暴力机关和己方以公社权力为目标的暴力经常在描述后者时使用德语中的近义词Gewalt(日语:ゲバルト)。托派字的名称来源于日本共产党对这些团体的称呼“托洛茨基主义者(日语:トロツキスト、俄语:Троцкисты)”,虽然日本共产党当时也使用了这种文字。左翼不定文字的称呼来源于平面设计师高桥锦吉的著作。
历史
此类特征性文字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政治运动中就被日本共产主义者出于在治安维持法等高压环境中进行地下活动且需要在短时间内隐秘地给大众留下强烈印象的理由被用来制作宣传单张和海报等宣传品,形成1920年代日本现代主义和无产阶级风格。
1946年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公布《当用汉字表》,但其规定的新字体之外的略字作为全学联汉字的基础仍在民间流行。
1960年代,活动家在学生运动中用油印制作煽动宣传单张并广泛采用全学联汉字,因为这种文字容易书写而难以破坏,即使是不清晰的印刷或从远处阅读依然容易辨别。此外,作为保护己方不被警方或敌对势力通过笔迹鉴定来确定执笔者的对策而发展起来的字体,每个党派、职场、学校、学生社团等团体都有大致的样式。1970年代后不再流行。
2000年代文字处理器普及后,全学联汉字的使用进一步减少。2002年,电子计算机字体Geba Moji Font(日语:ゲバ文字フォント)发布。
目前,日本共产党(左派)、日本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派和革命的劳动者协会(解放派)等新左翼党派仍有使用全学联汉字。
特征
广义的全学联汉字作为独立的造字法包含了中国大陆简体字、片假名、罗马字和“乂”等符号文字等,以尽量减少总笔画数。另外,有时候会避免使用叠字符号“々”。
受到文化大革命大字报的影响,全学联汉字的字形避免出现曲线,呈现为极端棱角化。为了让笔画粗细一致,在书写时不使用毛笔而是使用海绵笔。没有海绵笔时,可用厨房海绵或其切块来代替。
图片
了解更多:up「正邪的杂化轨道」视频全学连文字概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f421Q7hF/?vd_source=edffe9e02e7ce07a5f8864a80aa360a2
来源
正文: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85%A8%E5%AD%A6%E8%81%94%E6%B1%89%E5%AD%97
图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f421Q7hF/?vd_source=edffe9e02e7ce07a5f8864a80aa360a2